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我——解脱的关键

    ,尤其佛陀时代的人,一下子就法眼净乃至证得?一般都说他们因为物欲少、苦迫较强的关系,但我们常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,就是他们与自然活在一起。你看佛陀时代的出家人,几乎没有房子、没有油灯,就在树下...前途”,换言之,就是为了要满足所欲,所以圆觉经云“爱欲为因,爱命为”,爱是人的动力,因为那里面有可以代表我的东西,诸如地位、面子或人格,情爱与成就,凡可让我觉得更...

    杨云唐

    修行|无我|解脱|我执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074986048.html
  • 阿育王传(5-7卷)

     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。诣尊者所出家学道。尊者鞠多教授禅法。即得世俗禅。得初禅时自谓已得须陀洹果。乃至得于第四禅时。自谓已得阿罗汉。尊者语言。汝勤精进可求上胜。答言。和上。我已得罗汉。尊者意欲...。又问言。汝于佛法颇有所证未。答言。我有所证。已得须陀洹。乃至得阿罗汉。又问言。汝修何道得此。答言。我以世俗道。化比丘言。若以世俗道者。汝非得道。是凡夫人。闻是语已。便于三界生厌恶心。即诣尊者所...

    安法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088683.html
  • 宽谦法师:唯识学入门——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

    点(从唯识可以解释得非常清楚)。还有一个是证无生法忍,以大乘来讲,像七地菩萨证无生法忍,但是如果是小乘,它只要初果、二、三,证无生的质一样但是量不同,也就是说,所谓的超凡入圣,它有一个很大的...越尝受苦,是不是越疑惑,越没智慧,就越愚痴,越愚痴就越造业,越造业就越受苦,就这样惑、业、苦,惑、业、苦一直不断再循环。   从这里可以知道所谓的因缘法,它不是单一的,整个循环起码三个因缘。我们说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五明研究|宽谦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5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一世的人,便能断尽生死苦恼,不再受生。斯陀含为声闻乘中的第二。   6第九章次问答造色法   译文   慧远问道:经说,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不能自造,而其他种种物质(色)则都是由四大组合所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   注释   ①定光: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·叹品》:「我昔於然灯佛时,花严城内衢道头见佛闻法,……是时然灯佛记我当来世过一阿僧祇劫当作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智、道类忍、道类智。这八忍八智合称见道之十六心。一般来说,十六心见道即得预流果(须陀洹),继续修行之后,才得阿那含。   (47)阿那舍:梵文的音译,意译为不还、不来,为声闻乘中的第三,死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   但是,小乘各论师对这个法身有各种不同的说法。   如《自在王经》说,佛告自在王菩萨,我在燃灯佛时,通达自在,便在那时,已得佛道,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功德   小乘,又称为声闻乘,原始佛教,根本佛教。主要依经是佛陀悟道成佛后十二年间说的阿含等。学人主要是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授(声闻),修习圣谛,十二因缘法和戒定慧三学,而悟“我空”,依须陀洹(初果)、斯陀含(二)、阿那含(三)、阿罗汉()次第修行,出离三界,达到无余涅槃的境界。凡修至阿罗汉,就已了脱生死,不再堕入轮回。所以在宗喀巴大师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,将其归入中士道:   佛初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、缘起无我之理,去除烦恼执著、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牵制,达到证得阿罗汉、脱离三界而取证涅槃的目的。十二缘起观与四谛观同为小乘佛教重要之观法。四谛即苦集灭道,世间有漏之为苦谛,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,出世...烦恼而得解脱。外道所修习禅八定,只是暂时压伏了烦恼,“不制意地,未断其原,”当有外缘刺激,仍然有可能还生欲觉、恚觉、害觉三种恶觉,不能脱离三界轮回。小乘佛教的声闻、缘觉以四谛、十二因缘的智慧观行辅以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